东莞周边地图查询地图导航 东莞地图,东莞地图查询,东莞地图全图,东莞高清地图—旅游地图高清版!

.返回首页| 昆明国际旅行社

东莞到云南旅游参团报名专用QQ:1844838059

  • 东莞地图
  • 东莞地形地图
  • 东莞旅游地图
  • 东莞卫星地图
航班 酒店 地图 邮编 天气

查看东莞旅游地图 东莞地图全图——东莞地图全图高清版

——东莞地图简单功能:鼠标左键双击(放大)、右键双击(缩小)、左键可拉动地图。——
新功能:点击东莞全屏地图,可以放大地图“全屏”查看哦!

东莞市常平镇地图

工业发展发展历史:建国以前,常平镇工业基础薄弱,处于原始发展阶段。到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开始重视工业,开办了一些工厂,主要是生产一些简单的农用和民用产品,工业进入起步阶段。进入八十年代,常平镇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开放地区之一,工业以开办“三来一补”企业的形式进入大发展时期,其行业主要是毛纺、制衣、玩具、电子、五金制品等,原料由香港运入,在本地加工成产品后运到香港销往世界各地。
现状:2007年全镇生产总值128.6亿元,同比增长15.8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0亿元,同比增长18.09%;外贸出口总额28亿美元,同比增长18.5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2.83亿元,同比增长17.52%;社会总用电量27亿千瓦时,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亿元,同比增长22.05%。常平镇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狠抓不放,坚持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镇经济发展态势平稳,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第三产业产业基础:常平镇产业基础扎实,近4700家工业企业形成了以生物制药、五金模具、电子、毛织、玩具、塑料制品等为主的完善工业体系,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6家,总产值250亿元,增长18.09%。常平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电子信息产业是支柱产业,全镇电子信息企业及其配套企业500多家,产品销售收入和出口总值均占了全镇的70%以上。
战略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是战略产业,龙头企业高宝集团在常平累计投资3.5亿元,2004年建成了东莞首个博士后工作站和省环境生物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006年又引进了联康生物科技集团等多家企业,落实了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等一批项目。目前联康已经成功研发出4个国家一类新药、2个国家二类新药,其中3个新药已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其属下公司太力公司的“重组人甲状旁腺素的研究与开发”和“重组长效人红细胞生成素融合蛋白注射液的研究与开发”两个项目顺利中标“2007年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初步展现了常平镇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在研发上的实力和未来发展的潜力。毛织、玩具、灯饰等行业是传统优势行业,这些行业企业数量众多,仅毛织企业(包括个体户)就超过1000家,为解决群众创业、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常平镇的玩具、灯饰等行业与高新技术、资本市场的结合日趋紧密,升级步伐不断加快,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常平镇加大力度扶持“两自”企业发展。
产业规模:目前全镇共有省民营科技企业17家,市民营科技企业62家;有省名牌产品2个,省著名商标2个,国家免检产品3个。
行政村域行政村数量:常平镇镇域面积108平方公里,辖31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
村委会:分别为下圩、岗梓、桥梓、塘角、苏坑、袁山贝、金美、还珠沥、朗贝、板石、桥沥、卢屋、土塘、麦元,、九江水、朗洲、陈屋贝、司马、霞坑、漱旧、漱新、黄泥塘、元江元、横江厦、田尾、白花沥、沙湖口、白石岗、松柏塘、上坑、木抡。
交通运输铁路枢纽:常平铁路枢纽分设东莞站、东莞东站和东莞铁路口岸。东莞站、东莞东站原为常平站、常平东站,1997年底经国家铁道部门批准更名为现名;东莞站是广深线中途的二级大站,设有东莞铁路口岸,原为东莞常平铁路客运口岸,是1994年开通的国家一类口岸,1997年底经国务院批准更为现名。东莞站客运口岸每天有56班列车停靠,日均客流量超过1万多人次,1997年5月19日开通的京九、沪九直通旅客列车在这里查验出入境,开通初期每天有一对列车,2002经该口岸出入境的旅客共55万人次;东莞站货场设有铁路货运口岸,有5条货运专用线和2万平方米仓库,货运能力250万吨,国际集装箱可编组专列,查检后直接发往香港。东莞铁路口岸于1996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口岸。东莞东站于1997年1月18日开通客运业务,于1997年4月开始发江西九江直快旅客列车。从东莞东站可以直达北京、南京、成都、南昌、阜阳、衡阳、长沙、岳阳、汕头等大中城市。2002年每天有43班次,日经客流量2万多人次,2007年春运从2月3日至3月14日,共40天,节前公路客运疏送返乡旅客90063人次,铁路疏送返乡旅客502338人次,节后疏散火车东站回流旅客1477030人次,无发生旅客滞留、积压的情况,同时也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出色地完成春运工作。近年常平镇大力加强枢纽的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东莞站火车站综合大楼,楼高16层,总建设面积32000平方米,总投资8000多万元。其中二楼是国内列车售票厅、候车室,面积5200平方米;三楼作铁路口岸联检场地之用。此外还投资3800万元兴建第三站台、两条隧道和站台联接联检大楼的跨线桥。2000年6月开始动工兴建东莞东站新客运大楼,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中候车室面积10000平方米,可容纳和分流6000多名旅客;东莞东站的综合货运场于1998年开始投入运营,共建有三条铁路专用线,货运能力200万吨。
口岸运输:常平是我国南方新型的铁路枢纽城市.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广深铁路交汇于此,她是我国铁路上唯一同时拥有大型铁路口岸,铁路客运口岸的城市,“铁龙三路枢会常平”是对常平铁路交通优势的生动描述。常平每天有140多班次列车在常平停靠,年接送旅客1500多万人次,口岸出入境人数60多万人次。现已初步发展成为京九沿线各类物资汇集,中转,交易,仓储和出口的重镇。常平镇围绕打造客流中心,积极支持协助铁路口岸部门认真抓好两站建设。随着常虎高速、东部快速路的建成通车及莞惠、莞从、环莞快速等高速路的规划建设并在常平与铁路交汇,常平的辐射范围和集聚能力不断扩大,作为珠三角多条铁路和多条高速路交汇的交通枢纽地位正在进一步凸显。2007年4月,常平镇在常平大剧院隆重举行常平镇科学技术大会暨06年科技表彰大会。会上,来自经贸、外经、民营、宣传、环保等各个单位负责人和32个村(居)委会的书记,、主任及负责科技的干部和300多家企业的代表,共700多人参加。会上,对省、市工程中心、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获得专利奖、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免检产品等11家企业进行奖励,奖励金额达139万元,受到企业的热烈欢迎。常平镇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科技改造和科普工作。07年镇财政投入2822多万用于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制及农业推广工作,全镇财政支出是92860万元,占全镇的财政总支出的3.04%。为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两自”企业的发展。2007年全镇生产总值128.6亿元,同比增长15.8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0亿元,同比增长18.09%;外贸出口总额28亿美元,同比增长18.5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2.83亿元,同比增长17.52%;社会总用电量27亿千瓦时,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亿元,同比增长22.05%。财政实力稳步提升。2007年全镇各项税收总额16.93亿元,同比增长18.89%,比2006年增加2.69亿元;镇级当年可支配财政收入9.67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1095万元。村级经济稳步提升。2007年,全镇村组集体总资产47.56亿元,两级集体净资产34.78亿元,村组两级纯收入4亿元,比去年增长19.58%。其中,4个村的村组两级纯收入超过3千万元。2007年度,该镇荣获全市镇区镇街考核排名一等奖,列全市第6名,并且获得了经济建设单项奖,社会公共管理单项奖,政治建设单项奖以及文化建设先进镇街等多个奖项。另外,该镇还荣获“中国最佳物流名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农业发展农业发展现状:常平镇狠抓农业经济效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农业,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抓好示范点建设和农技队伍素质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持续增产,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完成市下达2500亩的粮食种植任务。2007年,我镇粮食作物面积为2500亩,亩产为331.6公斤,总产为829吨。其中:冬种春收面积为1550亩,总产为,535吨;春种夏收面积为950亩,总产294吨;粮食总产值(现价)102万元。做好病虫鼠害防治工作。全镇统一行动灭鼠1次,投放毒谷14200斤,把病虫鼠害损失率降低在2.5%以下,为农作物丰收打下基础。通过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改善农田基本水利设施,提高耕地利用率等措施,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镇现有水果面积9787.3亩,其中:荔枝8801.1亩、龙眼641.7亩、杂果272亩。水果总产172.7吨,其中:荔枝97吨、龙眼为41.75吨、杂果为33.95吨。水果总产值(现价)为120万元。
农业资源与规模:据统计,2007年末全镇水产养殖面积为3698亩;水产品总产量1882吨,比上年增加332吨;平均亩产508.9公斤;水产品总产值(现价)1080万元。2007年,我镇生猪饲养量为27990头,存栏量为10000头,出栏量为17990头;三鸟饲养量为1705722只,存栏量为340000只,出栏量为1365722只,鸽类出栏量18300羽。畜牧业总产值(现价)4062万元。蔬菜供应充足,品种多样,上市均衡,市场较为活跃。今年,全镇蔬菜播种面积为15600亩,总产为27343吨。蔬菜的总产值(现价)为6453万元。为了有效地预防山火和防止乱砍滥伐行为,改善水库集雨区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保护现有山地的林相林貌,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封山育林范围包括九江水焦坑等山地,面积为2824.5亩。
历史沿革人类聚居记录:早在宋朝初期,大沥村就有人类在此聚居生息。南宋末年其余各村落也先后有村民从南雄珠玑巷迁此安居,于元、明、清三代又有小部分村落相继出现。清道光(1821年)以前,常平镇境内先后出现一些小圩市,其后由于河道变迁以及社会环境变化,特别是广九铁路建成并设立常平站(今东莞站)之后,除常平圩日趋繁荣外,其余各圩相继衰落。建国之前,常平圩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常平古圩——广裕圩——常平新圩。常平圩原是寒溪水畔一片荒滩,因水运便利,商业和手工业等在此发展,形成常平古圩。其后为与常平古圩抗衡,在其东端又建广裕圩,因广裕圩辖地广阔,人口众多,水运便利,发展较常平古圩为快。之后,常平圩为求竞争,又建常平新圩。后来,人们把连成一体的常平古圩和常平新圩统称为常平下圩,而广裕圩则称为常平上圩。新中国成立后,常平圩与广裕圩合并为常平圩(曾先后两次称常平镇),并为历届政府机构驻地。1987年,常平撤区建镇,常平圩被划分为居民管理区和下圩管理区。
历史沿革大事记:宋初(太平兴国年间,即977年—984年),南雄利隽卿到大沥建村,是常平地区立村之最早者。南宋后期(约1265-1278年),我镇部分村落始祖先后从南雄珠玑巷或其他地方到本镇各地立村,从此本镇村落已初具现今之格局。清顺治年间(1644年),常平境内乡村归京山司管辖。道光年间(1821-1865),常平古圩建立。1950年8月5日,区乡调整,常平圩为全县唯一的区辖镇,常平境内的村庄基本属一区的常平乡和广裕乡管辖。1953年春,全县将原来的九个区划分十五个区,常平区划为第五区,共辖区21个乡。1954年6月30日,五区常平改为乡级镇。1954年7月1日,县内区乡建制又变化,常平圩改为乡级镇。五区原所属的21个乡缩为十七个乡镇。1955年9月,第五区改称为“常平区”。1957年12月,全县撤区设乡,成立三十七个大乡,常平区解体,原小乡合并为常平、土塘、横沥、东坑四个大乡。1958年3月,土塘大乡并入常平大乡,常平境内的村庄基本为常平大乡所辖。1958年10月,全县废除大乡制,建立人民公社制,当时常平、,横沥、桥头、东坑四个大乡合并成立常平人民公社。1959年,桥头、横沥地区划出常平公社。1983年11月,撤销常平公社,成立常平区公所。原公社所辖的各生产大队亦同时撤销,改称乡人民政府。1987年4月,常平撤区建镇。常平区公所解体,成立常平镇人民政府。原区管所辖下的24个乡也撤销,分别建立31个管理区(另外一个居民管理区)。
科教文卫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常平教育不断发展壮大,常平教育基本形成了幼教、普教、职教、成教、公民办教育、社区教育协调发展的多维的大教育体系。自2003年我镇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镇”之后,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巩固创建“省教育强镇”所取得的成果,常平镇委、镇政府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把教育打造成常平知名品牌”的战略目标,坚持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改革教育体制,调整教育布局,增加优质学位,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育的中心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2007年底“省教育强镇”的复评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使教育强镇更强。
基础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我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已提前实现。我镇现有公办学校20所,初级中学2所、高级中学、职业中学各1所,小学16所;民办学校10所,镇村两级幼儿园16所,民办幼儿园13所,在校学生38220万多人。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初等教育完成率达100%,升学率达97%;2006年普高就读率57.76%。被评为教育强镇后,常平镇中小学开展了较大面积的升级工作。目前、我镇20所中小学中,常平中学已于2007年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初评,将于2008年5月进行终评,黄水职业中学已于2007年升格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常平初级中学、振兴中学为省一级学校;16所小学中,等级学校有12所,其中中心小学、第一小学为省一级学校,其余为市一级学校;市一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市一级幼儿园2所。近年来小学教育投入大幅增加,特别是2007年两级办学之后,镇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加强联合办学,各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合格率等级学校96%以上,其余学校90%以上,达到了省规定的标准。此外,艺术成为常平小学教育的特色,在东莞市第六届少儿艺术花会比赛中,获得“一金、两银、两铜”的好成绩,学生节目在全国小学生艺术比赛中,获得金奖等等。初中方面成绩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我镇初中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到2007年增加了8个班。常平中学高中部独立后,初中办学条件比较优越,作为省一级学校的常平初级中学和振兴中学,教育质量逐年上升。近几年初中升学率均超过95%,其中常平初级中学2006年、2007年中考分别超过市平均分18分、16分;全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57.76%,比2002年高出近一倍;近几年初中毕业生均有100多人考入市属中学,比2003年高出近一倍。常中今年高中招生分数线是565分,在东莞市镇一级学校中录取分数线排在前列,由于学校声誉不断提高,今年的择校生超过了500人。高考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常中2006年高考上大专A线155人,比2002年增长31.4%,增长人数居全市八大校第二位;2004年高考上大专A线181人,比2003年增长16.8%,2004年上本科线143人,录取人数324人,录取率达96%;2005年高考考生录取人数308人,其中大专A线154人,本科78人,重点本科18人。常中被评上“省一级学校”后,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个品牌逐渐树立起来了。
职教成教蓬勃发展:镇政府提出要把学校建设成东莞东部的职教中心、专业技能培训与考核中心、信息技术应用推广中心。黄水职业中学自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职业中学”之后,又于2007年升格为“国家重点职业中学”,吸纳了周边多个镇区的生源,对周边镇区起到了较大的辐射和影响作用。该校已形成了以会计、计算机及应用为骨干专业,以物业管理、物流管理为特色专业的专业体系,2006年又开辟了工科校区,增加了汽车维修、模具等工科专业,其中会计、物业管理、物流管理、汽车维修等几个专业是东莞市中职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是我镇职业教育的重头戏,设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等专业技能考试考点,我镇已逐步成为我市东部地区技能培训与考核中心。我镇职中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等级考试以及参加职教类高考,成绩连年大幅度提高,处与东莞市高职类学校前列。常平镇现有镇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校址设在职业中学内。常平镇职教、成教相互衔接沟通,资源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了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多种功能,构建起覆盖全镇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络,近三年来,举办了近1000学员的9个大专函授班,举办了达11000人次的岗位培训班65期,文化技术培训达30000余人次,培养了大批初中级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2005年,被评为“东莞市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教育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进入优质学校接受优质教育,1996年以来,我镇从城市发展出发,加大了联合办学的力度,不断调整教育布局。2004—2006年,合并了5所小规模学校,2007年又将还珠沥小学、朗贝小学、桥沥小学合并为第四小学,将白石岗小学并入第二小学,到2007年共合并了14所规模较小的小学,小学数量从32所减少到16所,大大提高了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同时调整中学结构和布局,合理调配教学资源,优化办学功能,2007年,镇政府斥资1.7个亿,成功地收购了原新星学校(民办),将常平中学高中部独立出去,同时扩大高中、初中的规模,利用“国家示范性高中”的品牌,大大提高了高中办学效益,同时,初中也利用“广东省一级学校”的品牌,扩大办学规模,大幅增加优质学位。
教育体制转变一步到位:2007年,按照上级指示精神,我市办学体制由原来的市镇村三级办学体制向市镇两级统筹办学体制转变。中学教育经费主要由市财政负担,小学教育由镇财政负担。我镇按照上级要求,迅速对原来的村办小学进行财产清点,做好接收工作,一次性将全镇15所小学收归为镇办学校,镇财政为此增加财政预算近400万元。
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常平镇委、镇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教育投入。2004年至2007年,全镇教育共投入近4.53亿元,四年中,镇村两级教育经费稳步增长,分别为10849万元、11189万元、11215万元、12092万元,教育投入均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18%以上,四年的正常性教育经费分别为9585万元、10185万元、11108万元、9336万元。据统计,2003年后,我共投入7300多万元用于学校基础建设,共建3所新小学,扩校4所,新增校舍面积3万平方米。在抓好校舍建设的同时,我镇投入1500多万教育专项经费优化和完善教育设施设备,全镇现有多媒体功能室240间,电脑3468台。为了把教育打造成我镇知名品牌,2007年斥资1.7个亿收购民办学校建成常平中学高中部,同时每年投入120万元的租金开辟黄水职业中学的工科教学区。小学生公用经费人均2566元,在全市处于前列。中小学等级学校在校生占公办学校学生人数的70.5%,为我镇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优质学位。
教师队伍建设富有成果:我镇目前中小学教师人数已发展至1069人,民办教师687人。通过学历进修、骨干培训,业务学习、教学比赛等形式,多渠道地提升教师整体水平。经过多年的努力,我镇已初步形成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学历、职称达标,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小学、初中、普高、职高专任教师学历达标均为100%。研究生毕业的有2人,获得硕士学位的有20人,在读的有28人。目前,全镇已有20人和4人分别参加市的名教师、名校长培训,4人参加国家、省的名教师、名校长培训。有6名英语教师参加教育局组织的赴英国培训。在2007年“东莞市学科带头人”评选中,我镇有8位教师入选,占全市近十分之一。在校长、教导主任队伍建设方面,2003年、2004年、2007年,通过四次公选,分别选出了16名年轻优秀、综合素质较高的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和4名小学教导主任,优化了学校干部队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育科研成效显著:常平镇坚持科研促教、科研兴校战略,广大教师教育科研意识不断提高,积极投入到教育科研活动中,全镇科研氛围浓厚。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镇教育科研形成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科研经费有保证,镇每年有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奖励教研成果;二是等级学校发挥科研骨干作用,其中常中、振中、职中、一小、板石、土塘等学校成绩突出;三是科研与教育管理相结合,提高科研的实效性。被评为教育强镇后,全镇共有43项科研课题在省(4项)、市申报立项,其中市十一五规划课题23项;多项课题获得奖励,其中,获得省级奖励的10项,获得市级奖励的13项;教师教学论文在市级刊物发表的有18篇、省级刊物发表的有142篇、国家级刊物发表的有35篇。常平镇自被评为教育强镇后,出现了教育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各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发展力度,为更好地实现镇委、镇政府提出的“把教育打造成常平知名品牌”的战略目标而努力。

上一篇:常平镇地图 下一篇:东莞市常平镇地图全图
声明:东莞地图全图高清版 来源于谷歌电子地图查询结果。我们建设东莞旅游地图主要是为了方便旅游者查询地图,站长特意用东莞地图高清版大图更新改编,以更加快的速度展现出来,大家最想的那个东莞地图全图页面。如果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联系东莞旅游地图高清版!【QQ1844838059】

最新文章

·东莞市谢岗镇电子地图
·东莞市厚街镇地图全图
·厚街镇电子地图
·谢岗镇电子地图
·东莞市中堂镇电子地图
·东莞市中堂镇地图全图
·东莞市中堂镇全图地图
·中堂镇地图
·东莞市望牛墩镇地图全图
·东莞市望牛墩镇电子地图
·东莞市望牛墩镇地图
·东莞市望牛墩镇全图地图
·望牛墩镇地图
·东莞市高埗镇地图
·广东省东莞市高埗镇卫星地图
·东莞市高埗镇电子地图
·东莞市茶山镇卫星地图
·东莞市石排镇地图全图
·东莞市石排镇地图
·石排镇地图
·东莞市企石镇地图
·东莞市企石镇电子地图
·东莞市清溪镇行政地图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卫星地图
·常平镇电子地图
·东莞市常平镇地图全图
·东莞市常平镇地图
·常平镇地图
·清溪镇地图
·东莞市塘厦镇地图全图

东莞地图全图

  • 广州地图全图
  • 花都区地图全图
  • 增城地图全图
  • 从化地图全图
  • 荔湾区地图全图
  • 越秀区地图全图
  • 海珠区地图全图
  • 天河区地图全图
  • 芳村区地图全图
  • 白云区地图全图
  • 黄埔区地图全图
  • 番禺区地图全图
  • 韶关地图全图
  • 武江区地图全图
  • 南雄地图全图
  • 浈江区地图全图
  • 曲江区地图全图
  • 始兴县地图全图
  • 仁化县地图全图
  • 翁源县地图全图
  • 乳源县地图全图
  • 新丰县地图全图
  • 乐昌地图全图
  • 深圳地图全图
  • 罗湖区地图全图
  • 福田区地图全图
  • 宝安区地图全图
  • 龙岗区地图全图
  • 盐田区地图全图
  • 珠海地图全图
  • 洲区地图全图
  • 斗门区地图全图
  • 金湾区地图全图
  • 汕头地图全图
  • 龙湖区地图全图
  • 金平区地图全图
  • 濠江区地图全图
  • 潮阳区地图全图
  • 潮南区地图全图
  • 澄海区地图全图
  • 南澳县地图全图
  • 佛山地图全图
  • 禅城区地图全图
  • 南海区地图全图
  • 顺德区地图全图
  • 三水区地图全图
  • 高明区地图全图
  • 江门地图全图
  • 蓬江区地图全图
  • 江海区地图全图
  • 新会区地图全图
  • 台山地图全图
  • 开平地图全图
  • 鹤山地图全图
  • 恩平地图全图
  • 湛江地图全图
  • 赤坎区地图全图
  • 霞山区地图全图
  • 坡头区地图全图
  • 麻章区地图全图
  • 遂溪县地图全图
  • 徐闻县地图全图
  • 廉江地图全图
  • 雷州地图全图
  • 吴川地图全图
  • 茂名地图全图
  • 茂南区地图全图
  • 茂港区地图全图
  • 电白县地图全图
  • 高州地图全图
  • 化州地图全图
  • 信宜地图全图
  • 肇庆地图全图
  • 端州区地图全图
  • 鼎湖区地图全图
  • 广宁县地图全图
  • 怀集县地图全图
  • 封开县地图全图
  • 德庆县地图全图
  • 高要地图全图
  • 四会地图全图
  • 惠州地图全图
  • 惠城区地图全图
  • 惠阳区地图全图
  • 博罗县地图全图
  • 惠东县地图全图
  • 龙门县地图全图
  • 梅州地图全图
  • 梅江区地图全图
  • 梅县地图全图
  • 大埔县地图全图
  • 丰顺县地图全图
  • 五华县地图全图
  • 平远县地图全图
  • 蕉岭县地图全图
  • 兴宁地图全图
  • 汕尾地图全图
  • 海丰县地图全图
  • 陆河县地图全图
  • 陆丰地图全图
  • 河源地图全图
  • 源城区地图全图
  • 紫金县地图全图
  • 龙川县地图全图
  • 连平县地图全图
  • 和平县地图全图
  • 东源县地图全图
  • 阳江地图全图
  • 江城区地图全图
  • 阳西县地图全图
  • 阳东县地图全图
  • 阳春地图全图
  • 清远地图全图
  • 清城区地图全图
  • 佛冈县地图全图
  • 阳山县地图全图
  • 连山县地图全图
  • 连南县地图全图
  • 清新县地图全图
  • 英德地图全图
  • 连州地图全图
  • 东莞地图全图
  • 中山地图全图
  • 潮州地图全图
  • 潮安县地图全图
  • 饶平县地图全图
  • 揭阳地图全图
  • 榕城区地图全图
  • 揭东县地图全图
  • 揭西县地图全图
  • 惠来县地图全图
  • 普宁地图全图
  • 云浮地图全图
  • 云城区地图全图
  • 新兴县地图全图
  • 郁南县地图全图
  • 云安县地图全图
  • 罗定市地图全图

友情链接

东莞地图全图高清版|加入收藏|打印地图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www.kmguol.com